首页
诗文
名句
作者
古籍
诗文
作者
名句
古籍
历史
收藏
全部分类
先秦
两汉
魏晋
南北朝
隋代
唐代
五代
宋代
金朝
元代
明代
清代
近现代
魏晋
殷融
殷融,字洪远,陈郡长平(今河南西华)人。西晋大臣、清谈家,光禄勋殷羡之弟。生卒年不详,约晋惠帝永康元年(300年)前后在世。桓彝见而叹美之。殷融喜欢《易》、《老》之学,善属文而不善口辩,其兄殷羡之子殷浩每与之谈,殷融总谈不过殷浩。为司徒左西属,饮酒善舞,终日啸咏,不以世事自缚。累迁吏部尚书、太常卿,卒。殷融著有文集十卷,(《隋书》、《唐书经籍志》)传于世。
魏晋
张舆
张舆,字公安,西晋官员,张华之孙,张祎之子。张舆世袭张华壮武郡公爵位,官至丞相司马睿掾属、太子舍人。
魏晋
王涣之
王涣之(336年-390年),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,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人,东晋书法家。王涣之自幼学习书法,善行草书。
魏晋
顾众
顾众(274年—346年),字长始。吴郡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东晋名臣,东吴偏将军顾悌之孙、西晋安东军司顾荣的族弟。顾众出身江南豪族,历官参军、从事郎中、义兴太守、封鄱阳县伯,拜丹杨尹,累迁尚书仆射。苏峻之乱时,他领导东方义军抵抗苏峻叛军的进攻。永和二年(346年),顾众去世,年七十三。获赠光禄大夫,谥号“靖”。
魏晋
孙处
孙处(359年—411年),字季高(其户籍登记为孙季高,所以当时人们称呼他时用字而不用名),会稽永兴(今浙江萧山)人,东晋将领。义熙六年(410年),卢循在广州起兵,占领豫章(今江西南昌),直逼建康。刘裕遣孙处率三千人,从海上袭击番禺。用火烧卢循的舟舰,当日即攻破番禺。此后卢循率兵还袭广州,与孙处交战二十余日,卢循败走,孙处率众追奔至郁林,因病方罢。义熙七年(411年),孙处去世。刘裕追赠孙处为龙骧将军、南海太守,封侯官县侯,食邑千户。义熙九年(413年),刘裕念其功绩,重赠为交州刺史。
魏晋
马遵
马遵,三国时魏天水(治今甘肃甘谷东)太守。蜀汉丞相诸葛亮攻魏,遵畏而避于上邽,姜维曾是他的部下。
魏晋
阮侃
阮侃,晋代医家。字德如,陈留郡(今属河南杞县人)人。幼而聪慧好学,尝官至河内太守,尤对本草有所研究。著有《摄生论》二卷,未见传世。
魏晋
高燮
高燮,字季和,高允、高推弟,勃海蓚人也,有文才。太武每诏征,辞疾不应,恒笑高允屈折久官,栖泊京邑,常从容于家。州辟主簿,卒。孙市宾,永熙中,开府从事中郎。
魏晋
鸠罗摩什
鸠摩罗什(Kumārajīva,344-413农历4月13), 一译“鸠摩罗什(耆)婆”,略称“罗什”或“什”,意译“童寿”。祖籍天竺,混血,出生于西域龟兹国(今新疆库车),家世显赫,其祖上为名门。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,半岁会说话,三岁能认字,五岁开始博览群书,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,曾游学天竺诸国,遍访名师大德,深究妙义。博通大乘小乘。精通经藏、律藏、论藏三藏,并能熟练运用,掌控自如,乃三藏法师第一人,与玄奘、不空、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。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,翻译学鼻祖,语言学大师。
魏晋
孙嗣
孙嗣(约公元三六二年前后在世)字不详,太原中都人。孙绰之子。生卒年不详,约晋哀帝初年前后在世。为人有父风,文章亦相亚。位至中军参军早亡。嗣著有文集三卷,《唐书经籍志》传于世。
魏晋
王康琚
王康琚,男,汉族,西晋诗人,代表作品有《反招隐诗》。
魏晋
闾丘冲
闾丘冲(?—311),字宾卿,高平(今山东巨野)人,西晋诗人。出身于官宦世家,博学多能且有鉴识之才。311年,前赵刘曜围攻洛阳。洛阳尚未失守之时,闾丘冲乘车逃出,不幸被敌军拦截杀害,当时人们对他的死十分痛惜。有文集两卷传世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,代表作 :《三月三日应诏》、《招隐诗》 。
魏晋
程咸
程咸,字延休,魏正元中为司隶校尉府主簿。入晋,历黄门郎、散骑常侍、左通直郎,累迁至侍中。有《集》三卷。
魏晋
孟宾于
孟宾于,字国仪,号玉峰叟(《江南野录》卷八),连州(今属广东)人。后晋天福九年(九四四)进士(王禹称《孟水部诗集序》)。曾受孟氏辟,为零陵从事。南唐时,授丰城簿,迁淦阳令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,归老连上(《诗话总龟》前集卷五引《雅言系述》)。年八十三卒。有《金鳖集》,已佚。《南唐书》卷二三有传。
魏晋
马咸
马咸,西晋马隆之子。奉高县侯马隆的嗣子。为人骁勇,效命于成都王司马颖,后在八王之乱中被长沙王司马乂部将司马王瑚击败,马咸战死。
魏晋
江智渊
江智渊(418-462)南史作智深。此从宋书)字不详,济阳考城人。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,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,年四十六岁。辞采清赡,与谢庄、沈怀文友善。怀文批评他道:“人所应有尽有,人所应无尽无。”元嘉末,除尚书库部郎。孝武帝深相联系知待,每独蒙引进,未尝有喜色。累拜宁朔将军。议殷妃谥为帝所恨,以忧卒。
魏晋
杨羲
杨羲 (330—386)东晋时吴人,后居句容(今属江苏),字羲和。少好学,工书画,自幼有通灵之鉴。及长,性渊懿沈厚。与许迈、许谧交往甚密。许谧荐之相王(即晋简文帝),用为公府舍人。简文帝登位后,不复出。《真诰》、《清微仙谱》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。永和五年(349)受授《中黄制虎豹符》;六年(350)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《灵宝五符经》;兴宁二年(364)受《上清真经》,并托神仙口授,制作大量道经秘笈。宋宣和年间敕封为“洞灵显化至德真人”。
魏晋
王玄
王玄,字眉子,王衍之子,王澄的侄儿,后代理陈留太守,大行威罚,被害。
魏晋
嵇喜
嵇喜,字公穆,生卒年不详,谯国铚县(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)人。晋朝人物。魏时举秀才,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,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。晋时历江夏太守、徐州刺史、扬州刺史、太仆、宗正。曹魏治书侍御史嵇昭长子,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兄长,母亲为孙氏,子嵇蕃(字茂齐,西晋散文家,曾为太子舍人)。
魏晋
陈无名
汉末建安魏国官员时期,由魏国东曹掾崔琰推荐。在曹操称魏王时,曾上表称赞曹操功业,受到时人讥讽。推荐者崔琰也被时人批评。
魏晋
刘卞
刘卞(?―299年),字叔龙,东平须昌人,西晋官员。刘卞出身于军人家庭,生性正直不爱多说话。历任散骑侍郎,做并州刺史。入朝为左卫率。后来官至轻车将军、雍州刺史。
魏晋
许翙
许翙,东晋道士。字道翔,小名玉斧,丹阳句容人。穆少子。郡举上计掾、主簿,并不赴。居雷平山下,愿早游洞室,不欲久停人世。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存其诗七首。
魏晋
木华
(约公元二九0 年)字玄虚,广川人。生卒年不详,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。为杨骏主薄。作《海赋》,(见《文选》)文甚隽丽。
魏晋
岑德润
岑德润,隋代诗人,陈朝岑之敬之子。官至中军吴兴王记事参军,有文才,著有《鸡鸣篇》、《赋得临街危石》、《咏灰》、《咏鱼》等诗作。
魏晋
罗君章
字君章,东晋贵阳耒阳人(今湖南耒阳南)。擅文章,谢尚、桓温称之为“湘中之琳”,“江左之秀”。历任桓温别架、宜都太守、长沙相。致仕后,居于荆州城西小洲之上,竹篱茅舍,布衣蔬食,怡然自乐。《晋书》有传。
魏晋
刘程之
刘程之,字仲思,彭城(江苏铜山县)人。年少丧父,对母亲极为孝顺。擅长老子、庄子的学说,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。
魏晋
郭泰机
(约公元二三九年至二九四年间在世)字不详,西晋河南郡(今河南洛阳一带)人。出身寒门,有才气,能诗。曾与傅咸以诗赠答,在世约当与咸同时。家世素,不能自拔,故情见乎辞。《答傅咸》一诗,今尚存《文选》中。
魏晋
强振志
僧人竺僧度,本姓王名睎,字玄宗,东芜人氏。虽然出身低微,但天姿秀发,到16岁时神情爽拔,卓然不群,而且性情温和,为乡邻们所称赞钦慕。
魏晋
甄后
文昭甄皇后(183年1月26日—221年8月4日),名不明,相传为甄宓,实则无记载。史称甄夫人。中山无极(今河北省无极县)人,上蔡令甄逸之女。魏文帝曹丕的妻子,魏明帝曹叡的生母。建安中期,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。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率军攻下邺城,甄氏因为姿貌绝伦,被曹丕所纳,甚得宠爱,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(即东乡公主)。黄初二年(221)六月,遣使赐死甄氏,葬于邺城。 曹叡即位后,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。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(231年2月17日),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。
魏晋
竺僧度
僧人竺僧度,本姓王名睎,字玄宗,东芜人氏。虽然出身低微,但天姿秀发,到16岁时神情爽拔,卓然不群,而且性情温和,为乡邻们所称赞钦慕。
首页
1
2
3
4
5
6
尾页